耐思徳配资 用爱让视障孩子 “看见”缤纷世界
本文转自:玉林日报
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植渝清:
用爱让视障孩子 “看见”缤纷世界
植渝清通过让学生触摸立体教具,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。
□本报记者 黄剑红 通讯员 梁 俭
“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,关键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”,这是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植渝清对视障孩子的执教理念。从教17年来,植渝清深耕视障学生数学教学领域,担任学校视障班数学教师及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,在盲文教学与触觉教具研发领域走出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。
破障:让课堂在指尖起舞
2008年开始,植渝清投身特教事业,在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,先后承担听障、培智、视障班级的数学教学与班主任工作。
面对视障学生抽象数学认知的难题,她首创“触觉具象化”教学体系,指导学生用轻黏土制作带有序号标记的锅具与可拆分饼坯,通过触觉感知建立“优化思想”的具象认知。凭借这套融合生活场景的立体教具,植渝清在2022年广西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。而在《几分之一》课程中,她巧妙设计叮当猫神奇口袋故事情景,通过“神奇口袋变魔术”,在趣味探索中构建分数的概念和特征。“植老师的课就像在玩游戏!”学生们这样评价她的课堂。
深耕教学实践的同时,植渝清系统构建了盲文启蒙体系。针对新生盲文零基础现状,她创新“满方—点位—词句”阶梯式训练法。一个最普通的盲文点位,她也会耐心地握着他们的小手反复触摸好几天,甚至凸起的盲文点会被磨平。此外,为拓宽学生视野,她还收集大量盲文读物和有声资源,打造“有声课堂”。“阅读,让我在黑暗中看见星空”,成为学生们最动情的课堂感悟。
育心:点亮黑暗中的星光
担任视障班班主任期间,植渝清始终秉持“育人先育心”的理念。她深知,视障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,更渴望心灵的关怀。
有一名叫小林的视障生,刚转学过来时,整日沉默寡言,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充满抵触。她主动与小林谈心,耐心疏导,慢慢打开了学生的心扉。在植渝清的教导与鼓励下,小林逐渐变得自信开朗,参加北流市的朗诵比赛,用作品《永远的九岁》让在场的评委和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;参加全区各类残疾人运动会,斩获了两银三铜的好成绩;参加玉林市中小学生跳绳比赛,用自信勇敢的精神与普通学生同场竞技,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。小林也先后荣获玉林市“五好学生”、玉林市“励志之星”和北流市“优秀少先队员”称号。
在日常班级管理中,植渝清将班级打造成温暖的“成长乐园”。她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日常起居,手把手传授生活技能;组织集体生日会,为学生送上惊喜与祝福。课余时间,她是学生们的知心大姐姐,常常分享励志人物的故事,比如海伦·凯勒在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中展现的坚韧精神。
超越:拓展特教的生命维度
作为一名党员和特教骨干教师,植渝清始终冲锋在送教上门和融合教育等中心工作一线。在送教上门工作中,她先后为5名中重度残障儿童定制个性化课程,其中针对唐氏患儿小全设计的“生活技能阶梯训练法”,通过使用色彩鲜艳的分类卡片和实物道具,循序渐进地教导小全认识日常用品、学习简单穿衣洗漱。经过持续的送教,小全从完全依赖他人照料到能够在家人帮助下完成叠衣服、整理书包等基础生活技能。另外,植渝清创新研发的绘本课程《我的情绪小怪兽》融合游戏化教学,将玩瓶子变魔术融合到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辨别中,有效提升特殊儿童情绪表达能力,该课程也荣获了北流市康复(送教上门)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,为送教上门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优秀范例。
17载春秋,植渝清收获很多荣誉,然而最令她珍视的,是学生用盲文刻下的那句话:“老师,您是我的光,谢谢您!”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犀牛配资 7月3日鹿山转债上涨0.16%,转股溢价率9.59%
- 下一篇:没有了